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华娱从西游记开始 > 第31章 参展戛纳(第2页)

第31章 参展戛纳(第2页)

至于送展的时候,是否已经在内地过审,赵山河不太在意。

这部影片,资金和绝大部分演职人员,都是港岛的,被归类为港岛电影,去戛纳国际电影节参展,也是用港岛电影的名义。

港岛电影,虽然也属于华语电影的范畴。

但是,此时港岛尚未回归,港岛电影在名义上,和内地没有什么关系。

这也是赵山河把影片的拍摄场地,放在港岛的原因之一。

赵山河现在,只想单纯地做导演、拍电影,不想被审核之类的事情,牵扯太多的精力。

内地相关方面规定,内地影片要去国外参展,需要先过审,不然就是非法参展,就算在国外获奖获得荣誉,为国争了光,回头也会被处罚。

即将崛起的第六代导演,之所以前期拍的都是地下电影,就是在过审环节上,困难重重,经常会先斩后奏,先参展评了奖,回头再说过审的事情。

甚至为了应付审核,还搞出国外参展一个版本,内地送审一个版本的事情。

有关方面也针对这种情况,杀鸡儆猴,下死手封杀了几个出头鸟,令某一段时期,内地电影圈,尤其是文艺片方面,颇有点风声鹤唳、万马齐喑的意味。

赵山河选择去港岛拍电影,目的之一,就是要规避审核的问题。

就算港岛回归之后,港岛电影圈也游离在内地管辖之外,拥有一些便利,可以拍一些内容比较敏感,剧情比较劲爆的影片。

西影厂方面得知,赵山河已经通过港岛的关系,把影片送去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参赛,就没有再多事。

();()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送审的事情敲定,西影厂方面没有放赵山河走,把他留下来,参与探讨《大话西游》在内地上映的方略。

《大话西游》这个时候,在港岛放映已经临近尾声,在内地却刚刚过审拿到龙标。

《大话西游》做为一部典型的商业片,在内容上,更没有什么敏感的地方了,但是在审核的时候,还是被卡了一段时间。

相关方面之前没看过这样重新解构名著的影片,不太能接受,虽然找不到明显违规的地方,但是仍然让西影厂方面,往京城跑了好几趟,才勉强审核通过。

赵山河回来,带回了《大话西游》在港岛上映的最新情况。

这个时候,邵氏院线已经把《大话西游》下映,只剩下零散电影院还在放映,《大话西游》的票房已经基本确定。

上下两部影片加起来,总票房将近7000万港币,让西影厂的领导,对《大话西游》在内地上映的前景,多了一些信心。

他们不奢望《大话西游》在内地也获得这么高的票房,就算只能拿到港岛总票房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也能够让他们满意了。

毕竟,西影厂名义上是《大话西游》的联合制作方,却没有投入多少资金,只是在演职人员,和拍摄的时候,提供了一些辅助,下的本儿不高。

原时空,据说《大话西游》在内地上映的时候,票房仅有20万。

对此,赵山河不太相信。

赵山河看到的报道,是《大话西游》在京城放映的时候,观众普遍反应看不懂,票房很差,院线方面只放映了几天,就匆匆下映,票房只有20万。

这20万票房,应该指的是京城一地。

1995年,内地电影市场尚未进行商业化改革,电影制片厂回本靠的是卖拷贝,还不是票房分成。

每卖出去一个拷贝,西影厂就能赚一份钱,上映后的票房高低,和西影厂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为了能卖出更多的拷贝,宣传工作还是要做一做。

正好,《大话西游》虽然让彩星电影公司亏了钱,但是在港岛的票房,却看上去很不错,另外,在赵山河影评战术的加持下,让《大话西游》的口碑,也不再是一边倒的恶评。

赵山河特意挑选了几篇对《大话西游》吹捧比较到位的影评,带回来,交给西影厂,让他们找关系在内地发表。

再把《大话西游》在港岛上映时的热烈讨论,超高票房,拿出来吹捧一下,在内地也形成舆论氛围,至少在京城、沪海、羊城、长安等大城市,掀起讨论风潮。

再在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举办几场探讨会,让年轻大学生参与到影片的评论中来。

《大话西游》原时空,能在上映几年,在内地大学生中间,自发引起讨论热潮,不是大学生们后知后觉,而是他们在那个时候,才看到这部影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