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铁血南华 > 第五章 合作(第1页)

第五章 合作(第1页)

“你真的会造武器,尤其是大炮?”马德骥问道。

周维点点头:“这些对我来说并不难,不过我们得先制造出来相应的设备,否则没有设备支持什么都做不了。设备的制造技术以及设计图纸我可以提供,也可以提供给你们最新式的机床技术以及水力和火力电设备的设计图纸,等我们达成合作协议以后我掌握的技术会毫无保留地提供给造船所,到时候造船所每个月至少也会有二十万元的收入,靠着这二十万元和造船所生产出来的机器设备,最迟半年上海兵工厂就可以复活。想想看,当你没有拿南京一分钱的拨款却重建了上海兵工厂,而且这个兵工厂能设计生产最新式的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甚至新式反坦克武器南京会怎么奖励你?”

“刚才你一直在强调达成合作协议以后你会无条件把技术都提供给我们,那你的要求恐怕不会少,先谈谈你的条件吧,如果我能办得到我会满足你,如果实在办不到那我也没办法。”马德骥开口道。

“我的条件只有两个,第一,我的学生都要来造船所实习,不管是机械系的还是化学系的,实习期限为半年,实习期内每人每月二十块大洋的生活费,实习期结束以后根据个人能力重新确定待遇。”

马德骥点了点头:“没问题,如果真能复活兵工厂,总是需要相关专业的人才的,化学系的学生勉强也算专业对口。”

“第二,自行车生产出来以后我要一成的销售额,期限三年!”周维开口道。

“这个条件恐怕不行,虽说你有技术,但万一利润连销售额的一成都不到我们不但没有利润反而会赔钱的。”

周维笑了笑:“如果利润连销售额的一成都不到那我只拿利润的一成,这样就没问题了吧,无论如何造船所都不会亏钱的。”

“还有一个问题,你带学生来这里实习,万一操作不慎造成的伤亡算谁的责任?”

“我是他们的老师,责任当然算我的。”周维开口道。

“让一些学生去配置炸药是不是太危险了?”

周维笑了笑:“您见过火都烧不炸的炸药吗?”

马德骥惊讶地看着他:“还有这种炸药?”

“只需要把炸药进行钝化就可以了,而且这种炸药的威力比普通炸药更大,不过这项技术国外目前也没有,是我刚刚完成试验不久的,我可以无偿授权国内兵工厂进行生产,但是兵工署无权转让给国外。”

“这个我做不了主,但你的合作计划我同意了,等到生产出来了新式武器,兵工署俞署长肯定会过来查看的,到时候你可以跟他提一提。”

周维点点头:“那就没问题了。学校还有两个月才放暑假,等他们放假了再来实习不迟,我们可以现在就开始生产机器设备,先打好基础,如果一切顺利,到了五月份我们生产的自行车就能够上市赚钱了。”

于是,两个人很快就在这里签了协议,周维从包里拿出来了一沓机器设备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递给他。

从这天开始,只要每天上完课周维就会来到造船所跟他们一起工作,进行设备生产调试,同时带着那些工人用有限的原料进行试生产。

自行车的零部件比较简单,主要是设备生产安装调试花的时间比较多,到了五月中旬,他们新设计的自行车终于投产了,这款自行车不但设计美观,而且重量降低不少,有些甚至取消了横梁,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的设计和价位,就连成本都下降了一大截。

马德骥看了看新制造出来的自行车,笑了笑:“这种新的自行车倒是很漂亮,如果按照市面上的售价,我们一辆自行车的利润也在七十元左右,如果产量大一些成本还会继续下降。”

周维点了点头:“把售价降到一百四十元,这样销量会更高,如果你能让人在各大人力车行跑一跑,让他们买我们的零件,这样他们的成本降低了我们的利润还能再增加一些。”

“好,我尽快让人去做!”马德骥笑着说道。

“对了,造船所每月钢铁产量有多少?”周维突然开口问道,虽然他并不清楚民国时期每年国内能够生产多少钢材,但考虑到抗战时期中国军人打得异常艰难,甚至连步枪子弹都严重不足,估计这个年代的钢铁产量很低,如果不解决钢材产量的问题,大量生产自行车倒是可以,制造枪械甚至大炮根本就办不到。

提到钢铁产量,马德骥不由得叹气道:“造船所已经很多年没有得到足够的拨款了,这几年一直依靠修船为生,铁厂那边每个月生产钢材只有千余吨。”

听到这话,周维不禁叹了口气:“每月千余吨的产量就算够造炮也不够造炮弹的,看来我们得调整一下思路了,先增加钢材产量,加大自行车产量赚到更多的利润,利用获得的利润采购原料生产一些新式的切削加工设备,如果顺利的话最迟到十月份钢材和枪械的问题就解决了,大炮的测试虽然需要很长时间,到了明年三四月份也能造出来,而且不是要不了十年就会淘汰的75毫米火炮,1o5毫米甚至155毫米榴弹炮都没问题。当然,还有国内急需的高射炮。”

“你真的有那么多技术?”马德骥再一次问道。

周维笑了笑:“我们先生产两台五十吨级的炼钢炉替换掉以前的落后设备,等这两台设备投产以后钢铁产量能够增加到以前的十倍,钢铁产量上来了其余的都好说,您要不信就一起吧,看看我是不是在吹牛。”

马德骥将信将疑,但还是调动资源和人手配合他,眼看着他指导工人们制造出来了两台五十吨级的炼钢转炉,然后安装调试完成,紧接着他们又提高了焦炭产能,加班加点地弄了一套纯氧生产线通过一道道的工艺制造氧气,专供转炉使用,仅仅两个月钢铁产量就增加到了一万多吨,是以前的十几倍,现在他们也开始逐渐用新式炼钢炉替换掉以前的小平炉。

站在炼钢车间里,马德骥看了看他:“这就是新式炼钢法?”

周维点点头:“目前国外主流的炼钢工艺还是平炉炼钢法,这种转炉炼钢效率更高,如果有五六座三百吨级的纯氧吹顶转炉,年产钢铁不会低于一千万吨。当然,这种大型炼钢厂光是制氧车间的建设就需要很大一笔钱,不是我们现在能玩得起的,我搞出来这套设备就是让你看看真正的效率,就我们现在这制氧作坊每天的产能只够炼钢炉十个小时的用量,平炉炼钢才是我们现在最现实的选择。”

马德骥眼见两座炼钢炉第一天投产十二个小时就生产了三百吨钢材,如果能够满负荷运行,光这两座转炉一个月就能生产一万八千吨钢材,一年生产十五万吨一点问题都没有,可一想到他们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可供使用,现在他们只能继续使用小平炉了,如果上面愿意拨款建设制氧车间,江南造船所的钢铁产能将能够达到一年的十倍不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